銜接貫通 縱橫統整——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建構大中小學思政課“全鏈條”育人體系
http://www.qdjcjx.com2025年08月15日 09:28教育裝備網
近年來,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學改革“強引擎”作用,積極探索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路徑,通過“專題式”設計,推動形成了大中小學思政課“強引擎—全鏈條—專題式”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學院堅持“統籌設計、分段實施、有效銜接、逐步深化”的總體思路,以“縱向貫通、橫向統整”為雙輪驅動,持續提升課程體系的系統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逐步構建起理念貫通、內容融通、實踐打通的大中小學思政課“全鏈條”育人體系,打造出具有蘇州特色的思政課創新實踐模式。
構建思政課螺旋遞進式“成長鏈”
明確分段目標,強化學段角色定位。在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中,學院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教學全過程,構建起分段明確、層層遞進的育人目標體系。小學階段側重情感認同,通過“童心向黨·紅色故事我來講”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在講述過程中播下愛國的種子;中學階段聚焦價值判斷,依托“家國情懷讀書營”等活動,引導學生圍繞社會熱點展開討論,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發展成就的理解;大學階段突出使命擔當,圍繞“強國有我”主題實踐課,引導青年走進鄉村、社區與企業一線,在服務社會過程中增強責任意識。通過目標分層與遞進教學,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在大中小學實現一體貫通、系統推進。
梳理教學內容,搭建“四層級”主題遞進體系。聚焦學生認知規律與成長階段,系統構建“生活—體驗—認知—信仰”四層級教學內容體系,推動思政課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小學階段注重生活感知,教師將蘇州博物館藏品雙面繡《萬峰飛雪》導入課堂,引導學生在賞繡、聽繡中感受非遺魅力;初中階段強化社會體驗,通過博物館建筑之美探索蘇州“雙面繡”之城的文化意蘊;高中階段側重理性認知,引導學生在溯源蘇繡發展中理解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大學階段升華至價值信仰,圍繞“館—城—國”歷史敘事,引導青年從蘇州發展脈絡中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根基。“四層級”內容設計實現了思政課從生活走向信仰的系統提升。
創新教學方式,建立跨學段教研共同體。為推動教學方式融合創新,學院積極打造大中小學思政課跨學段教研共同體,聯合浙江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及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學、江蘇省蘇州市平江中學校等多所學校共同舉辦多場次專題研討會。通過“同題異構”教案展示、專題講座與互動研討等形式,推動教學理念互通、資源互用、機制互嵌,探索形成多主體參與、多平臺支撐的教學協同模式。構建教學設計一體化、資源平臺一體化、師資培訓一體化的“共建共享”教研共同體,持續提升思政課協同育人效能。
打造協同聯動的課程體系“育人鏈”
強化課程協同,推動各類課程和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立足“大思政課”建設要求,著力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協同育人,構建橫向聯動的課程育人體系。學院統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等思政課程,與哲學、數學、藝術等學科協同設計教學專題,推動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專業課程。依托“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組織師生與蘇州工業園區陳玉兵名師工作坊聯合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研討,通過主題共研、教案共磨、教學互評等形式深化教學協同,推動各類課程在價值引領上同向發力、同頻共振。
整合多元資源,構建類型多樣的課程集群。學院積極整合校內外教育資源,構建類型多樣、載體豐富、協同聯動的課程集群。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十周年之際,學院組織師生赴南京大金山國防園開展實踐教學,將國家安全教育融入課程內容,實現知識傳授與情感培育的有機統一;依托中共蘇州獨立支部舊址,打造“百年風華·蘇州解放”主題黨課,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近年來,學院持續打造校地聯動、館校融合、資源共享的“大思政課”,為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注入強勁動能、提供生動案例。
健全聯動機制,筑牢協同育人長效根基。學院積極構建常態化聯動機制,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走深走實。聯合蘇州中學、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中學、蘇州工業園區星洲小學等省內外多所學校,開展遠程教研、專題研討、互動課堂等交流活動,輻射120余所大中小學。依托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青年學者論壇、青少年思政教育研討會以及“美妙課堂”教學觀摩等教研品牌,構建跨區域、跨學科、多主體協同的工作格局。
未來,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將繼續深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完善縱橫貫通的“全鏈條”育人體系,強化資源整合與平臺共建,推動思政課教學體系、話語體系和育人體系融合創新,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貢獻更多“蘇州經驗”。
(王淼 于佳)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