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師范附屬小學 深耕科學教育 點亮創新未來
http://www.qdjcjx.com2025年08月20日 09:23教育裝備網
近年來,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師范附屬小學以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扎實的實踐探索,在科學教育領域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發展之路,幫助學生打開認識世界、理解世界的大門,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科學的種子。
強基固本,打造優秀科學教育師資隊伍
師資力量是科學教育的核心驅動力。學校從優化管理體制、培養專業人才、促進教師成長等多方面發力,形成了堅實的師資基礎。構建完善的管理體制,由分管校長掛帥,教導主任、教研組長協同合作,共同制定并落實科學教育計劃,確保科學教育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學校在擁有7名專職科學教師的同時,安排班主任兼任科技輔導員,形成了專兼結合的師資格局,為科學教育的全面開展提供了堅實保障。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學校成立了小學科學教師成長共同體,為青年教師配備導師,量身定制培養方案,通過“每學期一主題”“教師沙龍”“跟崗學習”等多元化的培養方式,為青年教師搭建成長的階梯。
教研創新,激發科學教育活力
教研是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支撐。學校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教研體系,打造“學校—年級”二級教研組織,以科學骨干教師為核心,常態化開展“周教研”“日教研”活動,引導教師圍繞教學中的問題共同探討、分享經驗。
針對教研力量薄弱的問題,學校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相結合的策略。一方面,邀請區級科學教研員和骨干教師到校指導;另一方面,作為萊蕪區義務教育學段(小學)教研共同體實驗中學片區基地校,與濟南市萊蕪區牛泉鎮各小學打造城鄉一體化教研聯盟,實現優質資源共享,促進城鄉科學教育協同發展。此外,學校還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將每周五定為“科學教研日”,組織教師觀看“齊魯科學大講堂”,圍繞課例展開深度研討,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
聚焦課堂,優化科學實驗教學模式
實驗教學是科學教育的關鍵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實踐能力至關重要。學校要求所有學生參與課本實驗,根據實驗難度和特點,采用個人獨立完成、小組合作、教師指導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科學知識。此外,學校還積極引導學有余力的學生參與課外興趣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引入數字化實驗器材是學校實驗教學的一大創新舉措。例如,在《四季更替》教學中,教師借助地球公轉模型和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科學原理直觀呈現,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該實驗教學案例在山東省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和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動中獲評省級實驗教學說課典型示范案例。在2024年教育部門“基礎教育精品課”遴選中,學校教師鞏向健錄制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課例《觀察熱對流現象》成功入選。
豐富實踐,拓展科學教育廣度和深度
學校開展課外科學實驗、科學制作、閱讀科普書籍等活動,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例如,開展覆蓋多個年級的“生命的期盼——植物種植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舊知、探索新知,增強關注生活、觀察世界的能力。
為了開闊學生的科學視野,學校打造科學教育“第二課堂”,組織學生走進大自然,觀察動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生存環境;引導學生閱讀《昆蟲記》《十萬個為什么》等科普讀物,拓寬科學知識面;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接觸前沿的科技信息,激發對科學的探索欲望。
學校還將科學教育的課堂延伸到比賽中,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在科技創新比賽中,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設計制作吸塵器等科技作品;在科普劇比賽中,師生共同創編、表演科普劇,將科學知識與藝術表演相結合,提升綜合素養。
城鄉互動,促進科學教育均衡發展
作為濟南市首期中小學科學教育引領校,學校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與鄉村學校開展城鄉互動交流活動,助力鄉村科學教育發展。學校組織趣味科學小實驗交流活動,讓本校學生與濟南市萊蕪區牛泉鎮中心學校(以下簡稱“牛泉鎮中心學校”)學生共同參與。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合作探究,提升了實驗操作技能和團隊協作能力。
學校骨干教師鞏向健多次前往牛泉鎮中心學校和牛泉鎮劉仲瑩學校送課、送教,為鄉村學校提供了優質的教學案例。此外,學校還邀請牛泉鎮中心學校學生到校聽取科普報告,內容涵蓋科技成果、科技發展史和科學家精神,激發鄉村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欲望,為他們打開了解科學世界的大門。
萊蕪師范附屬小學在科學教育領域的探索與實踐成果顯著。學生在各級科技比賽中屢獲佳績,科技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明顯提升;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教研成果豐碩;科學教育模式不僅提升了學校的教育質量,還通過城鄉互動促進了區域科學教育均衡發展。未來,學校將繼續秉持對科學教育的熱忱,不斷開拓創新,為培養具有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的新時代人才持續貢獻智慧與力量。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師范附屬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 張波)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