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多措并舉 提升“文化+思政”育人質效
http://www.qdjcjx.com2025年08月22日 09:47教育裝備網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黨建引領,持續推動思政教育高質量發展。學院依托2項教育部門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和1項教育部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項課題“‘視域融合’理論下傳統文化教育現代性轉化研究”,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根,以紅色文化鑄魂,探索出一條具有自身發展特色的“文化+思政”育人之路,為高職院校“文化+思政”育人工作提供了生動案例。
黨建引領:堅持“文化+思政”育人導向
學院聚焦主題主線、主業主責,堅持以“守好馬院姓馬的底色、保持金融行業的本色、突出品牌創建的亮色”為根本旨歸,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文化+思政”育人工作在道德示范、價值引領等維度的關鍵作用,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育人模式。
學院扎根于浙江這片文化沃土,積極推動紅色金融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聯系。針對以往思政教育“內容上文化資源開發不充分、過程上分類分層階段遞進不凸顯、評價上主體錯位和個性化不足”的痛點難點,積極推進“文化+思政”育人工作。
學院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為根本遵循,深入研究中國古代金融文化,并從中凝練出金融誠信、穩健經營等理念,立足金融專業特色和浙江本土金融工作發展情況,將其與現代金融職業道德有機融合,精心構建起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金融類“文化+思政”課程體系,引領師生在文化溯源中深切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課程筑基:“文化+思政”有機融入課程建設
學院從教學內容、學習過程、評價機制3個維度著手,深度挖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契合點。教學內容方面,構建集“大課程”“大平臺”“大師資”于一體的協同育人體系,通過“五維并舉”,即運用“大課堂”、巧用“教本”資源、活用“數字+”資源、借用“基地”資源、善用“大師資”,推進全景化多維融通;學習過程方面,基于動態學情分析和學生成長需求研判,系統整合校內外優質育人資源,打造分類分層的“螺旋遞進、千日成長”“文化+思政”育人模式;評價機制方面,立足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要求和文化育人關鍵要素,確立“教師、學生、家長、生活社區、行業企業”五方主體交叉互評和實時診斷的反饋機制。
活用載體:開展多元“文化+思政”體驗活動
學院積極開展紅色金融文化知識競賽、點鈔技能大賽、金融歷史文化展覽等活動,讓學生在專業技能競賽中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金融文化的豐富內涵,實現技能提升與價值引領的同頻共振。
同時,學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有機融合,精心構建出符合學生認知發展特點的思政教育體系。學院鼓勵學生成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習社、紅色理論宣講團等21個思政類社團,開展經典誦讀、鄉村振興實踐、理論宣講、志愿服務等百余場主題活動,激發學生提升思政素養的內生動力,引導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
數據互通:建立“文化+思政”育人評價機制
學院建立學生思政素養成長檔案,開展基于學情分層分類的個性化評價,設計文化修養、理論素養、道德品質、實踐品格四大類43個評價要點,準確評估“文化+思政”育人效果;建立“五位一體”協同評價機制,系統整合“教師、學生、家長、生活社區、行業企業”五方主體,通過全過程動態追蹤、多維度實時診斷、即時性互動反饋,形成“評價—反饋—改進”的閉環系統,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以評促建的良性循環。
協同育人:打造“文化+思政”協同育人樣態
學院深化校企合作,攜手金融機構共同開展文化培訓項目,共建金融文化育人平臺。通過“金融專家進校園”和“學生進企業”雙向互動模式,邀請企業英才走進校園,開展行業文化和職業道德規范專題講座;組織學生深入金融機構頂崗實踐,在真實工作環境中感悟和踐行金融文化精髓,實現專業教育與文化育人的有機統一;拓展校際協同網絡,攜手兄弟院校構建文化和思政教育發展聯盟,共享文化和思政教育資源與經驗。定期舉辦文化學術講座、思政教學成果展等交流活動;建立文化資源共建共享機制,促進優質思政教育資源流動,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文化+思政”育人新格局。
新時代新征程,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將繼續深耕“文化+思政”育人沃土,以文化為紐帶,以實踐為橋梁,著力培養更多既具備扎實專業技能,又擁有深厚文化底蘊、堅定理想信念的高素質金融人才,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發展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書寫新時代“文化+思政”育人新篇章。(馬彬 牛濤)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