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育才中學�!拔逵比诤贤苿佑朔绞阶兏铩兄滞辆`新花
http://www.qdjcjx.com2025年10月20日 10:13教育裝備網
86年前,陶行知在重慶創辦育才學校,收留戰火中的難童,踐行“生活即教育”的理想。光陰流轉,這粒紅色教育的種子已在山城沃土長成參天大樹。
近年來,重慶市育才中學校繼承和發揚陶行知教育思想,秉承“行知育才、教育為公”的辦學理念,創新“五育”融合機制,推動學校中小學育人方式發生深度變革。
1 傳承中創新:行知思想煥發新時代活力
“先生告訴我們,教育不是為吃飯,而是為照亮生命�!毙J佛^內,90歲的校友賈培基潸然淚下。這份照亮生命的教育理想,在重慶市育才中學校的陶行知先生紀念館中延續,館內全面、立體、多維度地展示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發展歷程。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不僅是墻上的標語,更是融入血脈的基因。在學�?萍紕撔轮行�,高二學生李哲正調試著他的第三代籃球機器人。“機械臂的抓取角度還要優化,”他專注地盯著屏幕,“陶校長說‘處處是創造之地’,這里就是我們的創造戰場�!�
這份創造力的源泉,可追溯至2011年。學校帶領團隊啟動“生活教育模式下科創高層次人才培養”課題,將陶行知“天天是創造之時”的思想注入現代科技教育。十年磨一劍,該項目于2022年榮獲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如今,2000平方米的科技創新中心已成為學生最愛去的場所。在這里,“行知創造”“育才機器人”等九大校本課程覆蓋3D打印、編程、創客DIY等領域。由學校主持的“數智賦能大中小學科學家精神貫通培育的機制與路徑研究”課題也成功立項為教育部重點課題。
2 融合中突破:“四維課堂”實現“五育”融通
推動“五育融合”并非易事。課程如何整合?師資如何轉型?評價如何改革?這些問題曾困擾著育才中學的教學團隊。
“突破口就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中。”學校黨委書記劉雅林說。學校構建起“教室—校園—家庭—社會”四維課堂體系,讓“五育”融合自然發生。
在行健館“頑強拼搏、迎難而上、同心協力、永不言棄!”的標語下,男排隊員訓練留下的球印疊成厚厚的年輪。2017—2025年,育才男排共獲得六次全國中學生系列賽事冠軍,2025年挺進了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決賽圈。
隊長徐星桀說:“德育教我們不驕不餒,智育教我們分析戰術,體育鑄就鐵打的筋骨�!�
這樣的融合實踐遍布校園。在“開心農場”學農基地,初二年級學生正在下池塘挖藕。“勞動教育不是口號,是劈柴喂馬的體驗�!鄙锢蠋煻排逭谥笇W生辨認藕節生長規律。
評價改革為“五育”融合提供保障。學校推出“行知成長積分”,涵蓋科創競賽、勞動實踐、藝術展演等維度。九年級學生王梓涵憑借校服設計大賽金獎積分,首次登上綜合素質評價榜首:“原來不是只有考試高分才能被看見。”
3 輻射中引領:教共體助推教育優質均衡
2025年,來自城口育才中學的巨薪琳——一名曾經因出身偏遠山區、英語基礎薄弱而不敢開口說英語的女孩,獲得了“外研社杯”全國中學生外語素養大賽一等獎。
巨薪琳的蛻變,得益于育才支教教師長期以來“因材施教”的培育。2021年以來,學校通過“教共體總校—一體化學�!吐撁诵!钡霓k學模式,構建起覆蓋11個區縣的教育網絡。
在豐都育才中學,學生們通過云端同步參與總校的科創課程;在高新育才學校,學生們用上了總校開發的《行知創造》校本教材……2023年,集團內交流教師達217人次,1.2萬名學生參與跨校項目學習。
“不是簡單復制育才模式,而是讓每所學校找到自己的‘五育’融合路徑�!眲⒀帕终f。在幫扶學校渝西中學,教師們開發出適合農村學校的勞動課程;在明誠育才學校,跳繩特色課程體系融入體育、美育和智育內容……
“沿著陶校長的道路,推動新時代‘五育’融合,為我們推開了一扇‘新門’�!眲⒀帕终f,未來,這片行知沃土上的教育探索,仍將繼續。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