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至誠報國的赤子之心在這里跳動——走進吉林大學黃大年紀念館
http://www.qdjcjx.com2025年10月21日 10:06教育裝備網
吉林大學地質宮507室。
這里是已故的戰略科學家、吉林大學教授黃大年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從前徹夜通亮的燈光仿佛從未熄滅。在師生們的心里,黃大年老師也從未離開。
2017年9月,吉林大學將黃大年生前辦公室原址改建為現在的黃大年紀念館。“整個紀念館300余平方米,分為辦公室、榮譽室和圖片實物展區3個部分,再現黃大年為科研事業奉獻的一生。”黃大年曾經的助手、黃大年紀念館副館長、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于平說。
站在這里,桌子上微微卷起的書角,一張張寫滿字跡的行程表,還有那面鮮紅的黨旗,都在無聲地記錄著一位以身許國的科學家“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信念。在陳列柜里,一份入黨申請書格外引人注目:“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著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2009年,黃大年回到母校工作,在第一時間就向黨組織提出恢復他因出國而中斷的黨籍。2017年1月,黃大年同志被正式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同年7月1日,中共中央追授黃大年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回國之初,黃大年帶領的團隊重點攻關國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測儀器,他意識到,“不少重大科研成果的突破,都藏在放松環境的思想碰撞里”。他特意向學校申請了一個雜物間,并親手將其改造成“茶思屋”,不僅提供免費的茶水咖啡,還能讓師生們在這里“慢下來,想一想”。
現在,黃大年紀念館對面的509室成了這間茶思屋,也成了黃大年精神的延伸。“在黃大年茶思屋里,不僅有科研的暢想,更有對未來科技發展的一種謀劃和預言。”于平說。
2025年9月8日,吉林大學中心校區鼎新圖書館7樓氣氛熱烈,學校5支“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及代表依次發言,交流教學科研心得——一間全新的黃大年茶思屋正式投入使用。地質宮茶思屋是科技攻堅的地理坐標,而鼎新茶思屋是薪火相傳的精神印記。
黃大年在世時,常談起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他曾在朋友圈提出“黃大年之問”——“看到他,你會知道怎樣才能一生無悔,什么才能稱之為中國脊梁。當你面臨同樣選擇時,你是否會像他那樣,義無反顧?”
黃大年勇攀科學高峰,加速推動中國深探事業,用5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20年的道路。他用自己的一生,向黨、向人民回答了“黃大年之問”。而這答案,今天的我們在黃大年紀念館里可以探尋一二。
如今,吉林大學的“地殼一號”萬米鉆機刷新亞洲紀錄,航空重力梯度儀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5支教師團隊獲評“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自2017年“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建設活動創建以來,來自全國的4批共800個教師團隊獲評。
“黃大年紀念館建設和開放的最重要意義是,讓大家從實物、資料和環境中感受科學家生前為國家、社會、學校和人才培養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同時讓參觀者特別是年輕人能夠感受到‘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家國情懷。”于平說。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











首頁












